秦皇岛发布“禁食海虹”预警,海虹是什么海鲜?为啥会导致中毒?
五一小长假到了,懒喵留意到媒体发布的一则报道,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了一个预警,提醒大家近期不要采集、买卖或食用海虹,谨防出现中毒症状。
当时看到这则消息,懒喵第一反应是,“海虹”究竟是什么海鲜?第二个反应就是,作为海鲜的一种,海虹为啥不能吃?带着这些疑问,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做了一番功课。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海虹到底是个啥?
说到“海虹”,可能很多朋友没听过,但提起“贻贝”或“淡菜”,相信大家会恍然大悟。海虹,又叫做贻贝,福建人还称其为“海妇人”,将其煮熟后加工成的干品,又被称作淡菜。海虹属于贝类海鲜的一种,外壳黑不溜秋的,极具特点。
我们都知道,海鲜一般价格都不菲。但是由于海虹的繁殖能力很强,常常附着在海边礁石上,密密麻麻的,并且也有人工养殖的,所以在产量这块一直不缺,海虹也被列为海鲜里面的“便宜货”,像在一些地方,不到10块钱就能买到5斤海虹。
既然这么便宜,又是海鲜,自然也就成为了不少人的心头好,甚至是一些朋友餐桌上的常客。很多居住在海边的人,也会趁海潮退却时,去海边捡海虹。不过,在看到秦皇岛发布的“禁食海虹”预警后,相信大家心中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海虹这“毒”都是从哪来的?
海虹为啥会引起食物中毒?
在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的这则预警中,有特别提到禁食海虹的原因。近年来,北方沿海市县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造成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海虹体内蓄积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就是这些事件中的罪魁祸首。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属于一种神经毒素,其毒性原理和河豚毒素极为相似,毒性也与河豚毒素相当。这种毒素主要来源于赤潮中的有毒藻类,当贝类海鲜大量食用这类有毒藻类时,其毒素就会在贝类体内不断累积。
当这些贝类海鲜体内毒素含量超过安全标准,又被人们食用时,就有中毒的危险。并且更可怕的是,我们通过外表和口感味道,是没法判断这些贝类海鲜是否染毒的,而无论是在冷冻还是加热的环境中,这种毒素都很难被消灭掉。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展是呈现一定规律的,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伴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海虹体内的这类毒素含量也会逐渐上升,直到6月份才开始下降。而五一期间,刚好是毒素累积的高峰期。
如果食用了这类毒素超标的海虹,极易引起食物中毒,人体会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为了预防这类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就发布了这则“禁食海虹”预警。
总结:
食品安全和健康,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贪便宜,或者图一时口腹之欲,而冒着潜在的食物中毒风险,去食用这个季节的海虹。咱们有关部门还是很贴心的,知道大家五一出行,可能会去赶海挖贝类海鲜,或者去食用海鲜大餐。
建议:
1、如果不知道海虹是啥,大家先弄清楚海虹的具体长相(文中配图都是),这样看到了,也不会认不出来;
2、无论是采集海鲜、买海鲜还是食用海鲜,得先弄明白是什么海鲜,再食用,可别光知道是个海鲜,就直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