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工资5000元以上缴纳个税,5000以下免交个税”
这句话没错,但也不全对,5000以上也可以不交或者少交个税。本篇将详细介绍一下工资薪金所得如何缴纳个税。
一、哪些收入是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起征点为年度6万元,小于等于6万不用交税,超过6万后将按7档税率征税。
二、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计算公式
工资收入应交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理解?
我们常说的5000以下免税,但是多数时候工资大于5000一样可以免税。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5000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扣除金额可以百度)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注:按照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律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庭成员的副食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发给的误餐费)。
四、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怎样的?
应纳税额(a)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a≤3.6万 |
3% |
0 |
3.6万<a≤14.4万 |
10% |
2520 |
14.4万<a≤30万 |
20% |
16920 |
30万<a≤42万 |
25% |
31920 |
42万<a≤66万 |
30% |
52920 |
66万<a≤96万 |
35% |
85920 |
96万<a |
45% |
181920 |
五、工资收入,每个月个税是怎么算呢?
举个例子:张三每月各类扣除项均为3000元,1月工资是10000元,2月工资5500元,3月工资12000元,
1月个税算法:
1)应纳税所得额=10000-3000-5000=2000
注:5000元为每月起征点
2)2000在第一档3% ,个税=2000*3%=60元
2月个税算法:
1)1、2月合计应纳税额=10000+5500-3000*2-5000*2= -500
2)-500,不需要缴纳个税,因此2月个税为0
3月个税算法:
1)1、2、3月合计应纳税额=10000+5500+12000-3000*3-5000*3=3500元
2)3月个税=1、2、3月个税-1月个税-2月个税=3500*3%-0-60=45元
以此类推,4月份的个税,就等于1-4月应纳税额*税率-数算扣除数-1至3月每月已经扣了的个税。
六、每年的个税汇算清缴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每个人的收入来源都不一样,有工资、有兼职收入(劳务报酬)、有稿酬、还有专利费(特许权使用所得),这些收入合在一起叫综合所得。每年的汇算清缴就是把综合所得按照上图的税率再算一遍,如果多交了就退税,交少了就补税。
年度综合所得个税=(上年度工资+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所得-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6万)税率-速算扣除数-已经缴纳的税款
七、经营所得
经营所得,是指:
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
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后面将详细介绍用好经营所得,合法合规降低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