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除了使用金银,最常用的就是铜钱了,而铜钱的单位就有一贯,以前为了方便使用大量铜钱,都会把一定量的串起来,这样就变成了了一贯钱。那么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银子?一贯钱为什么不值钱?现在就让小编来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
1、一贯铜钱相当于现在的450—900人民币,当时一贯钱也就是1000个铜钱,等同于一两银子。在北宋宋仁宗时期,当时的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而我们今天吃的普通散装大米价格在三四块钱一斤左右。宋代的一石约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根据这样的结果进行一个计算可以得出当时的一文钱差不多是现在的0.7元,一贯钱差不多是现在的700元。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大概,并非是十分准确的,而且这也只限于北宋初期。
2、根据换算一贯钱就是1000个铜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00元左右。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很多人为了携带方便就会将这些铜钱全部用绳子串联起来,这样也就成为了一贯钱,也被人们成为一吊钱。很多人都对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十分感兴趣。其实从南北朝到宋朝初期,一贯钱都是按照1000个铜钱计算的,所以一贯钱也就是1000个铜钱。
古代一贯钱是多少银子?
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一贯钱为什么不值钱?
因为北宋末年的一贯钱的购买力只大约相当于160元,十万贯就相当于1600万。最初铸造铜钱自然是一文钱就是一文钱,一百文是一百文,这就是足陌,陌代表百。不过,南朝之时有奸商以不足一百文的铜钱当作一百文,有用八十充百的,有七十充百的,最少之时以三十五为百。盛唐时期,恢复足陌,到唐末之时,又以八十为百,五代时期则定为七十七为百,这种不足百为百就是省陌。宋代就是沿用的七十七为百,定下77%的省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