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码正文

寒食节又叫什么节(它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zybk 数码 2023-12-09 11:45:01 173 0
古代的寒食节也曾叫“禁烟节”,每年到这一时节,要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相传寒食节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

在“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要求人们不许生火做饭,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还要带上烛台、酒,肉等物品去给祖先扫墓,祭奠祖先。

清明是二十四农耕节气之一,意为气清晴明之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与寒食节相距一、二天,或者重合为一天,经过历史的演变,清明、寒食几乎混为一谈,相提并论。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在古时,寒食节是重要的节日。

追溯寒食的起源,需要回到远古时期。当时,寒食节也称“禁火节”。远古先民相信火也会衰老,也会死去,火是有生命的。自冬至始,阳气发动,旧火渐死,新火将生。一百零五日后,禁火数天,据《周礼》记载,司火之官摇木铎修火于国中,为季春钻木以出新火。此乃寒食节的人类学起源,很多原始民族都有隆重的取火祭祀仪式

春秋时期,“禁火节”成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据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臣下介子推曾经割股给他充饥。晋文公归国后,分封群臣,介子推不愿受赏,于是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为官。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是我国唯一以饮食命名的节日。

自此,寒食节一直沿袭。到唐代时,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

禁火寒食

那为什么不叫禁火节,而叫寒食节呢?其实寒食节还真有另一个名字,叫禁烟节,还叫冷节。那为什么又叫寒食节呢?

这个跟古人生活用火有关,你知道的古代取火不易嘛,最开始都钻木取火,用燧石敲火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儿了,所以人们取火之后呢,就要保留火种,把烧红的炭埋在草灰里,这样炭火不会熄灭,需要用火的时候再拿易燃品点火,省去了每次都要钻木取火的繁琐。

就这一点火种,要保持一整年,直到第二年寒食节才完全熄灭。这个火呢,称为旧火

等寒食过去,清明到来,咱们再重新取火,这叫作改火,这个火就叫新火

古代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要持续三天,人们就要提前几天准备好熟食,没有火的这三天呢,就只能吃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节。

寒食诗词

唐宋都非常注重寒食节,每年宫中都要宴请百官,当然还是吃寒食,等到日暮时分,宴会散去,皇帝还要赐给百官新火。所以在唐宋的诗词中,也有许多跟寒食节相关的作品。

唐朝诗人韩翃就有一首《寒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你看,这首诗就把唐宫中赐新火这一风俗写得很明白,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项风俗的纪录片。

宋朝有苏轼,前面不是提到了“改火”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就有“一别堵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的句子。

当然,苏轼最著名的还是《寒食雨二首》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是苏轼诉说自己被贬黄州后的悲惨生活,“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寒的食了,那天悲苦的苏轼先生借酒浇愁,结果越浇越愁,整个人都emo了,提笔就写下了这两首诗,诗的水平不能代表苏轼的最高水平,但是那副字儿嘛,就是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排在他前面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pipizuhao.com/2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