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正文

周朝历代帝王一览表(周朝历代君王简介)

zybk 热点 2023-12-26 19:15:01 160 0
西周皇帝分别是: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西周正式建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死,周幽王被杀死,西周正式灭亡。之后虽然有平王东迁,重建了周王室,但后来的周朝称之为东周。而周幽王之前的周朝被称为西周。我们今天看一下西周的君主,一共13位君主,前7个都是明君,后6个只有2个明君。

周王朝的虽然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但周人的祖先出现得非常早,后稷是他们的祖先。早在夏朝时,周人就学会了耕种。商朝时,周成了商朝的封国。其实,分封制虽然是在西周广泛使用的。但在西周之前,分封制就出现了。周是商朝的封国,这说明商朝统治地方用的是分封制。商朝末期,周人实力开始迅速上升。周人实力之所以上升和纣王有直接关系。

商纣王时期,由于周人的统治者姬昌对纣王不满,所以被纣王囚禁起来了。后来姬昌对纣王进贡美女和财物就被赦免了。不仅被赦免了,纣王还赐给了姬昌弓矢斧钺,使姬昌专征大权。之后姬昌不断进攻周边诸侯,领土迅速扩张。那些没被周征服的诸侯,也逐渐臣服于周,周正式成了西方的霸主。

当然,纣王之所以没有杀姬昌,还对姬昌进行诸多赏赐,并不是说纣王昏庸。而是周在西方势力本来就很大,一旦处死姬昌周人绝对会反。纣王之所以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拉拢周人,还有就是自己实力还不足以灭掉周国。公元前1062年左右姬昌称王,周王朝在这个时候算是建立了。姬昌也成了西周的第一代君主。

第一位君主是周文王。

周文王就是前面说的姬昌。周文王在周国实力迅速上升之后,最终在公元前1062年左右称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周虽然没有灭商,但周的实力已经非常大了。《论语·泰伯》称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时的周已经有了灭商的能力,商朝已经被周彻底孤立了。

不过周文王一生都没有灭商,个人觉得并不是说他能力不行,而是他自己不愿意这样做。这和后面的东汉末年的曹操、曹魏后期的司马懿、西魏的宇文泰、东魏的高欢都差不多。自己虽然掌握大权,但就是不想别人说他篡权,而是让自己的后代帮助自己完成最后一步。这样也能留个好名声。

不管怎么说,周文王绝对是个明君。后人说最出名的六个明君“尧舜禹,汤文武”,这里面的文指的就是周文王。

第二位君主是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嫡次子,其实按照周人的惯例,应该选嫡长子继承王位。周文王的嫡长子是伯邑考,不知道什么原因周文王没有选他做继承人。有人说伯邑考早逝,也有人说伯邑考没有周武王姬发才能高,这点始终无法考证。周武王继位没多久,就进行了孟津观兵,最终觉得实力还不足以灭商,所以没有东进。

这也能说明周文王留下的家底非常丰厚。两年后,周实力又上升,周武王正式起兵伐纣。周武王和纣王在牧野爆发了大战,以周武王的胜利而结束。纣王在失败后自焚而亡,商朝正式灭,西周建立。

周武王灭商之后,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件事。分封诸侯、进行井田制、建立礼乐制度。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是西周社会最主要的几个制度。虽然西周建立只有三年周武王就去世了。但周武王建立的这些制度却成为了西周的奠基,西周的一套制度都是围绕这几个制度扩张的。说白了,就是说周武王不仅建立了西周,还建立了西周制度的基础。光是这两样,足以说明他是明君。毕竟人家是开国之君,又奠定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第三位君主是周成王。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西周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比如平定三监之乱、继续巩固周武王建立的一些制度、营造洛邑、派兵东征等。总的来说,他在位期间,西周国力蒸蒸日上。如果西周给君主庙号的话,给他太宗的庙号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周成王在位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期周公旦掌握大权。

周公旦之所以辅政,史书上说是周成王年幼。对于周成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出生年月。不过他爷爷周文王去世的时候,史书上说90岁了,继位的是周武王。这绝对能说明周武王并不年轻。周武王当了13年君主之后去世了,时间也不短。

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周武王应该也是在七八十岁去世的,即使再年轻,也应该有四五十岁。这样算的话,周成王继位时最低也应该有二十岁,高的话估计会有四五十岁。不管怎么说,都不算年幼。而他叔叔周公旦却掌握大权。

根据周成王后来的表现,证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这一切只能说明周公旦手中权力很大,有点类似清朝的多尔衮。周成王因此不得不听从周公旦。但不管怎么说,周成王绝对是个明君。

第四位君主是周康王。

对于周康王,史书上说他继续推行前两位君主的政策,而且还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使得周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他和父亲周成王在位期间,国家几十年没有用刑罚,出现了成康之治。可以说,他也是明君。

不过周康王继位初期,由召公奭、毕公高两位大臣辅佐。这一点和周成王时期周公旦辅佐得差不多。史书上并没有说周康王继位时年轻,但周成王不放心,还是要找人辅佐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诸侯势力很大,周王室需要联合其他诸侯才能更好地统治。可以说西周时期是绝对的贵族共和制,王室联合其他诸侯一起统治。

以王室的实力,不足以统治天下。这种制度在王室强大的时候还好,诸侯会臣服自己。王室能联合更多的诸侯壮大自己实力。王室一旦衰弱,国家立刻就会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西周后面之所以灭亡和这点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周王室是成也分封制,亡也分封制。

第五位君主是周昭王。

周昭王时期,由于周朝国力强大,周昭王开始四处扩张,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他先攻打东夷部落,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铜矿。之后开始南征南方的一些地区,南征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南方的楚国。这里需要说一下,楚国在商朝的时候就不受待见,不断南迁。

后来他们支持周朝推翻商朝,不过在周成王时期才被封为子爵,这个爵位非常低,朝见天子连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因此楚人很不满意,之后楚国君主艰苦奋斗,实力不断上升。周昭王在位时三次南征楚国,最后在班师回朝的途中被淹死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楚国的强大,以及一些诸侯已经开始不听从周王室命令了。

虽然周昭王不断对外用兵,但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说,也是明君。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西周还在不断崛起,否则,根本没有能力一直对外扩张。

第六位君主是周穆王。

周穆王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在位这么久,对西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周穆王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书,就是完善西周的刑法;两征犬戎,这也能说明犬戎的强大。不过周穆王并没有能力彻底征服犬戎,否则,西周也不会被犬戎灭亡;西征昆仑,有的甚至说周穆王见到了西王母,这一点绝对是杜撰的;东征徐国

总的来说,周穆王在位时期,西周是四处扩张,可见,周穆王时期,西周的国力还是非常强的。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西周也没能力一直对外扩张。

第七位君主是周共王。

周共王对西周来说是个划时代的存在,周共王时期,西周的对外扩张停止了,西周的国力不断下降,西周的统治基础也开始动摇了。周穆王在位期间虽然对外扩张使西周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但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周共王继位后,面对的是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这个和清朝的雍正继位时状况差不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周共王不得不改变西周的一些政策。

简单地说周共王对西周做了一下改变;第一,裁撤军队,可以减少开支;第二,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平相处,毕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征服他们;第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只要他们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承认土地私有制,也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第四,基本上不再进行分封,以此来维持周王室的领地。

通过这些做法,西周的实力确实有所恢复。但这明确标志着西周实力已经在下降了,想要继续维持之前的统治已经不可能了。周共王之后,西周实力是一天不如一天,而且君主也是一个不如一个。

第八位君主是周懿王。

周懿王时期,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开始反攻周王室了,严允、西戎、翟人等都不断进攻周王室。周懿王虽然派兵进攻这些少数民族,但成效并不大。这些人甚至一度攻打到西周首都附近,周懿王连镐京都放弃了。此时西周的处境并不好,不过周懿王生性懦弱,所以处理得并不好。虽然他不如后面的周厉王残暴,但绝对是个昏君。

第九位君主是周孝王。

周孝王并不是合法继位的,他是周懿王的叔叔,周共王的弟弟。周懿王去世后,按理说应该让他儿子姬燮继位。不过由于姬燮性格懦弱,周孝王夺了本属于他的王位,姬燮这点像他的父亲周懿王。这是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第一次瓦解,对后面的统治也有重大影响。

周孝王继位后,肯定要进攻少数民族来报仇。在西周的进攻下,西戎失败,被迫向周王室每年朝贡马匹求和。这才有了周孝王命令嬴非在西部养马,秦国的先人正式出现在历史上。不过秦国此时只是周王室的家臣,并不是诸侯。周孝王虽然打败了西戎,但还没彻底拯救西周就去世了。他去世后,还是比较厚道的,又把王位传给了周懿王的儿子姬燮。

第十位君主是周夷王。

看这个谥号就知道,周夷王绝对不是明君。而且他的性格和他父亲周懿王一样,这样的人肯定是昏君。周夷王在位期间做的唯一一件风光的事就是征讨太原之戎,一直攻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这也算是小有成就。不过周夷王做的昏庸的事却比较多。

周夷王在位期间,烹杀齐哀公。人家是一国之君,周夷王就因为听信谗言就把人给烹杀了。周王室这个举动彻底得罪了齐国。要知道齐国可是东方的霸主,这下东方很多诸侯国也都开始反对周王室;不仅如此,南方的楚国君主熊渠还封了自己儿子为王,这明显是僭越。这也能说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南方的诸侯也不再听从周王室了。这两件事都能说明,有很多诸侯已经不听周王室调遣了,周王室的统治危机非常严重。

第十一位君主是周厉王。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周厉王居然被国人赶走了,西周出现了14年没国王的状态。前面说了,此时的西周不仅有少数民族入侵的外患,内部诸侯也不听从王室调遣,周王室的统治随时会崩溃。如果这时候出现个能力强大的君主的话,西周或许还有救。不过此时不仅没来个明君,还来个暴君。

首先,周厉王期间,派兵进攻周边少数民族,不过一直失败。这不仅让西周边患严重,而且国内反对的声音也更多;

第二,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周厉王还垄断山泽物产。说真的,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特别正常。但在西周根本行不通,因为当时是分封制,诸侯境内的东西是诸侯的,国王怎么能随便插手;

第三,为了防止有人反对自己,派人监视国人。这里面的外国人就是首都里的人。这个就更过分了,明显是作死的行为;

第四,由于周厉王残暴,诸侯已经不再朝贡。说真的,不管国王是否残暴,和诸侯无关。诸侯之所以不朝贡,就是因为自己实力强大了,周王室衰微。

由于周厉王太能作,最后被国人赶走了。西周进行了所谓的共和制,由一些大臣共同掌控局面。这些大臣都是地方诸侯,说白了就是诸侯掌控了中央。而周厉王被赶走后,过了13年才去世。

第十二位君主是周宣王。

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诸侯虽然赶走了周厉王,但人家毕竟是王,也不能杀了他。他儿子毕竟是太子,现在周厉王已经去世了,也没理由不让太子继位。就这样,在诸侯的支持下周宣王继位。史书记载,周宣王执政时期,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这里面贤臣有点多,这些贤臣基本上都是地方诸侯。这也能侧面反映,此时的中央已经被诸侯彻底掌控了,周王室必须有这些诸侯支持才能支撑下去。

周宣王继位之后,在诸侯的支持下,开始进攻周边的少数民族,边患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不过后来由于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开始昏庸了。此时的周宣王开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甚至还插手诸侯内务。

个人觉得,周宣王后期之所以昏庸,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昏庸,还是因为周王室实力问题。由于对外作战失败,再加上军队损失严重,周王室对诸侯的依赖更强。当周王室更加依赖诸侯时,诸侯肯定想从周王室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之间绝对会出现矛盾。

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诸侯肯定又不听周王室的了。而周宣王之所以独断专行、滥杀大臣,还是想把诸侯手中的大权收回来。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不过当时的西周根本没这个能力。别说周王室对外战争已经失败了,即使没失败,也未必能从诸侯手中收回权力。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周宣王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此时的西周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随时会崩溃。而之后继位的周幽王可以说加速了西周的崩溃。

第十三位君主是周幽王。

周幽王继位后,西周本来就快崩溃了,现在又出现了天灾人祸。天灾是西周首都镐京发生地震,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发生崩塌。周王室的统治中心现在已经崩溃了。这个地方是周王室的根本。这些天灾对本就不富裕的周王室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人祸是,周幽王让郑桓公和虢石父掌握国家大权。郑桓公是郑国第一任国君,他是周幽王的叔叔。虢石父是个奸臣,只知道剥削百姓。这个行为彻底得罪了所有诸侯。这两个人一个是王室宗亲,另一个是小国的国君,他们掌控中央就意味着其他诸侯无法在中央获取利益。诸侯肯定不乐意。

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带着其他诸侯还有西面的犬戎进攻镐京。他们就这样占领了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正式灭亡。至于《史记》里所说的烽火戏诸侯,纯属胡扯,这里面说的事情根本立不住脚。

首先烽火戏诸侯未必好笑,褒姒的笑点未必会这么奇怪。其次即使真的放烽火,也要等几天甚至更久诸侯才能赶到,褒姒也不会也周幽王一直站在那等着。不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件事,就是周王室此时已经彻底控制不了诸侯了。否则,申国也不敢造反,其他诸侯看到申国造反也不会置之不顾。

从周文王到周幽王,一共13个君主。这13个君主里,在周穆王之前,西周是一天比一天好。不过从周共王之后,西周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中间有周孝王、周宣王的努力,但依旧没有挽救西周下滑的命运。因为西周的灭亡不仅仅是国君的问题,和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关系,西周的制度正在不断崩溃。

而西周建立的制度之所以崩溃,和生产力迅速发展有关系。可以说这一切不会因为一两个君主而改变。但仅仅就国君而言,前六个都是明君,后七个只有周孝王、周宣王两个是明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pipizuhao.com/2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