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码正文

白马寺在哪个城市(河南洛阳白马寺简介)

zybk 数码 2024-02-15 22:45:01 153 0
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望洛水。由此东行约1. 50公里,断断续续的古城垣,勾勒出东汉洛阳城的大致轮廓。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入华后由封建国家创立的第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洛阳伽蓝记》说:“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水经注》说:“金光流照,法轮东转,创自此矣。”洛阳白马寺是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中国佛教界尊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祖庭”和“释源”,即祖师之庭院,释教(佛教)之发祥地。至今,白马寺现存的不少碑刻和供器上仍保留着“祖庭”、“释源”字样。

寺,本为中国古代官署的一种称呼,如《左传》注疏所说,九卿所居之处谓寺。自白马寺始,寺就逐渐演变成为中国僧院的泛称。《事物纪原》说:“汉明帝时,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寺院的创建,给开展佛事活动、宣传佛教教义、传播弘扬佛法佛教提供了最理想的场所。

洛阳白马寺

寺院是供奉佛、菩萨的圣地,是藏经、律、论诸圣典的宝库,也是佛门弟子生活和修持的净土。寺院还具有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作用。此外,有些寺院还不同程度的兼有一定的生产、经营和慈善事业等社会功能。白马寺创建之后,中国佛教日渐隆盛。

西晋时,洛阳已经有佛寺42所,其后发展更为迅速。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辟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洛阳伽蓝记》)。北魏时,洛阳的佛寺已多达1367所,故当时洛阳号称“佛国”。整个江北地区有佛寺3万余所,僧尼200万人。

南朝梁时,有佛寺2846所,僧尼82700人。寺院多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寺院经济。西域高僧佛图澄长期在洛阳和北方弘法传教,他为僧众团体制定了法规、仪式,为后来中国汉族地区的僧伽制度打下了基础。

他初步整理了汉译佛经,并写了《综理众经目录》一书。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涌现了一批专门研习、弘传某些佛学典籍的僧人,逐步形成了多个佛教学派,其学者被称为师,如涅粲师、成实师、三论师、楞伽师等等。

白马寺大殿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中国佛教也臻于鼎盛。东京洛阳、西京长安为两大佛教中心,刹庙林立,缁服接踵,香火兴隆,甲于天下。寺院土地不断扩大,寺院经济实力雄厚。

仅是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诏灭佛,就毁掉寺院4600余所,招提兰若等40000余所,僧尼被迫还俗260500人,没收寺院土地达数十万顷。以出生在“洛州偃师县”、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后成为伟大翻译家、佛学家的玄奘,长期活动在洛阳、死后葬在洛阳的“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神秀,禅宗六祖惠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僧的涌现,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极盛和辉煌。

据唐智升在《开元释教录》中所收,由东汉至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历代所译佛籍,加上中国的佛教著述达到1076部,5048卷。宋元以降,立寺修庙之举虽不及北魏隋唐,然佛教流传千百年而不断,修塔建寺亦为历代所重视。中国佛教的传播、发展和鼎盛,洛阳白马寺实开创其先河。

白马寺一隅

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中国佛教传入越南,4世纪后期传入朝鲜,6世纪前期传入日本,以后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一些华人、日本人进入欧美,佛教在欧美也有所流传。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洛阳白马寺也是诸如越、朝、韩、日等国家和地区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在它传入中国的时代,中国已是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其后,在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结合之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以及大众生活、杜会风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佛寺,它的兴衰嬗变是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缩影。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弘法活动及其建筑艺术、雕塑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艺术等,大体反映了各时代中国佛教及其艺术的面貌和特色,可以据此描绘出中国佛教及其文化艺术发展演变的大致轮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pipizuhao.com/2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