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正文

李米的猜想剧情简介(该电影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zybk 综合 2024-02-24 19:00:01 136 0
《李米的猜想》是由曹保平导演的一部爱情悬疑片,不过片中的爱浪漫得让人笑中带泪。讲述了出租车司机李米为爱疯狂的女司机周迅,一边开出租车,一边找她的失踪男友邓超,找了整整四年。

恋人消失了4年,女出租车司机每天拿着照片,向乘客打听他的消息,从他寄信的时间中,寻找着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在外人眼中,她是有点神经质的、暴躁的、不太注重形象的普通女人。对她而言,自己所做的,是用4年生活的全部,在寻找和等待爱的回归。周迅以故事中不太出众的外表,呈现了一个因对爱偏执,而极富魅力的女人。

爱人为什么消失?他会回来吗?回来之后有变化吗?男人和女人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

对很多人而言,爱是无法忍受的孤单寂寞,是咫尺可感的现实行为,是保有尊严的你情我愿。

但李米的爱把这一切统统推翻。

四年的寻觅等待,同时也是四年的独处时光;除了那54封信中梦幻飘渺的言词,她感受不到方文任何的现实行动;终于见面了,方文不但与他形同陌路,身边还有了别的女人,然而在这一刻,她依然不曾放弃,紧紧跟随。

她可以忍受孤独,接受理想,不在乎所谓的尊严。与其说她在拼尽全力,试图获得一个放弃的理由,倒不如说她一如既往地相信,方文对自己的爱始终都在。

但方文呢?他真的是那个“脚踏两只船”露馅,不肯在新欢面前与自己女朋友相认的渣男吗?

从他写给李米的那些信中,我们知道,他正做着一些事情,虽然心里非常想回去,但是却不能。他离开李米后,数着天数过日子,并把这样的日期写进每一封信中。

从桥上跳下之前,他对菲菲说,如果没有李米,他会爱上她。言下之意,他因为有李米,所以并不爱菲菲。

影片最后,也是最打动我的时刻,李米在方文死后,拿到了录像机,里面不但有方文的告白,还有李米的一段段生活记录。原来,方文一直都未曾远离李米,他就住在对面,每天观察着她,以解相思,同时也是对李米的守护。

原本相爱的两个人,为何见上一面却如此困难?就连行踪也为另一人所不知。从他们两人的选择,我们看看到底男人和女人,有着怎样不同的爱情观。

先说女人,李米说:“我跟他说,父母不同意,我就绝食......”在李米看来,两个人相爱,哪怕是父母,也不能将他们分开。相爱就是全部,自己和对方都是彼此心中真实的样子。

方文在信中这样写道:“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只能普普通通了,我真没用,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对于男人,爱不能囊括全部,它成为不了两个人相守的充分条件。自己和对方都必须在彼此的心中有他该有的样子,而不是真实的样子。

什么是真实的样子?比如说:“我穷,我就是穷啊,这没什么,穷属于现在,努力也属于现在,但变富是属于未来。我不美,我就是不美啊,这没什么,不美和做出改变都属于现在,而变美属于未来。

接受真实的样子,就是接受一个人的现状。

李米觉得相爱就是全部,她能接受两人真实的样子,因此她对方文没有太多的要求。

但方文心中无法接受这种真实的样子,他觉得:我爱的人爱着我,我不能辜负自己的爱,也不能辜负她的爱,因此,我要给她最好的,也要成为她眼里最好的(这种最好的只是他以为的),但真实的自己还不够好,那些成功的,富有的,才是好的,这就是方文心中自己该有的样子。

能不能接受彼此真实的样子,就是本片呈现的关于女人和男人的两种爱情观。

李米能接受两个人真实的样子,而方文只能接受李米真实的样子,不能接受自己的。

他想用消失的时光让自己默默变成该有的样子,然后回到李米身边,真正享受爱情的幸福。这个目标一日没有达成,他也就一日无法面对李米。但他这一去,就让李米苦苦等了4年。

那又是什么促成了方文的爱情观?我想,除了传统的男权思想过于强调男人的主体地位,男人因此背负更重的包袱之外,方文还受到了当下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影响。

方文通过不正当途径赚钱,对金钱的过度追求一方面是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底层人物对于自身的难题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影片上映于2008年,故事时间在2006年,不仅在那个时候,就算是现在,人们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追求,对物欲的迷恋,也丝毫没有减缓的态势。

而方文和他与李米之间的爱情,则沦为这一意识形态下的牺牲品。

因此,这部开场交叉叙事,于两条线交汇处抛出重磅炸弹,并不断提出问题吸引观众寻找答案的悬疑片,随着真相的揭露逐渐倾向于爱情片,在深层意义上,它又变成了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社会片。

影片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不仅表现在方文对爱情的方式上,两个劫匪的绑架行为上,也表现在劫匪裘水天对小香的爱上。

裘水天运输毒品,也是劫持李米的帮凶,他不仅不因行为和身份引发观众的憎恨或批判,却获得多数观众的同情。原因有四:

1.运输毒品、劫持李米是他的无奈之举。

2.他放了李米。

3.主人公李米不怪罪他,相反经常和他站在一边。

4.他诚实、土气,一种社会底层的形象。

事实上,无奈不能让犯罪行为变得正当。

释放李米也不是裘水天出于好人的觉醒,而是为了找到小香的私心。

李米对裘水天的共情,是出于他寻找小香的经历与自己相似,不忍欺骗和伤害他,本质上是李米对自己内心的保护与抚慰,但主角对人物的态度不能成为观众对其判断的依据。

阶层的高低、诚实与否同样不能成为脱罪的理由。

说回到裘水天的爱情上来,裘水天说:“那时候她是县上最漂亮的,她反正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不像周围那些人,土得很。”

裘水天说小香漂亮的原因,是因为她看起来不土,而周围的其他人都土得很。但裘水天自己就是生长在底层,显得很土气的一个人,这里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他的忘本,他对同阶层人的嫌弃,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份的嫌弃?

当然,一个人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精神这无可厚非,对美的追求也是人之常情,但裘水天所追求的恰恰是那样一种不土的美。

也就是说,他对美的划分是这样的:不土的,即漂亮的;土的,即不漂亮的。

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划分法呢?如:朴素的、善良的、勤劳的、孝顺的等等。

从裘水天的描述中得知,土与不土的关键在语言和行为上。那样的语言、行为是受物质环境的影响,而与精神环境基本没有关系。对小香语言和行为的迷恋,本质上也是对物质环境的迷恋。这是否意味着,哪怕像裘水天这样远离城市的人,也被物化了?

裘水天对小香的爱成为了悲剧,同样悲剧的,还有李米和方文之间的爱,菲菲对方文的爱,叶倾城和他老婆的爱。

这是否暗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欲之下,很难有圆满的爱情?哪怕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也是如此。

同时也提出了以下反思:

对于底层人物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给到他们切实的关怀?

就像李米最后说的:“我们学习成绩都不好,都没考上大学,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

而自己需要时刻提醒的,我们是否也被物欲蒙蔽了眼睛?我们正在追求的是什么?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pipizuhao.com/21144.html